素人米兰行-观展观

    此篇本是多年前应梁老师邀约,为浙江理工大学工业设计“ID部落”微信公共账号写的一篇通讯稿。主要契机是2015.04月随“素壳设计”的各位师友兄长飞去米兰设计周观展,回杭州后恰逢公众号时兴起来。我们作为刚毕业的愣头青,便也不知天高地厚的给系里的公众号提供起内容来。 2015,在初入工作岗位便能有机会去到米兰设计周,豁然开朗。几天紧凑的异国观展有了大量新的认识,实际上要动手敲点文字的冲动,在归来的飞机上就有了。至于当时的感慨,如今已经幼稚的不堪入目。遂重新梳理修正了部分内容,求个心安理得。归于《蹀躞》系列也是因为那篇稿子当时改改弄弄……愣是失去了“通讯稿”的属性,衍变成了一则“分享”。 正应了前面所说的“蹀躞”,也有了此开篇冗杂的废话。 《素人米兰行》是老师给的标题,拿到便觉得不称心。因为第一次置身如此规模的专业会展中,自己对产品、材料工艺、世界知名设计师、品牌的知识储备量都不够:在当时确实有很多品牌和设计师的作品不能耳熟能详、看的明白。也就不敢使用《素人米兰行》这个非常有担当的标题。自己加了个副标题“观展观”。观展观:逛展需要的不是门票、机票、住宿费的成本投入,而是平时的积累+出发前的准备。不同的知识背景认知层次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的认识是不一样的……2015米兰行,我所得到的除了在眼界开拓上的豁然开朗,更多的是意识到了自己的诠才末学。意图是提醒自己若继续不学无术的浪荡下去,恐怕对不起往返的机票。以下是当年不成形文字的修正后内容……

    Salone del Mobile.Milano  应该是米兰展的学名吧,我竟未曾关心过它的官方叫法。不过关于这个展的教科书式介绍大可通过互联网去了解。百度知道都知道的东西,我们不讨论。因为浅浅的涉足了一点家具,又是才走出校园的新人,不免有些浅尝辄止的无病呻吟。此一个人的视角希望能够抛砖引玉,通篇不周到不专业的纰漏烦请各专业人士予以指正。(展会官方网址:http://salonemilano.it/it-it/

素人米兰行——观展观
礼乐-大牌篇,
    米兰展最引人入胜的恐怕就是济济一堂的超级大牌了吧。Poliform、Flexform、Giorgetti、rimadesio等等。家具家居产品不像家电汽车产品很多顶级品牌在中国根本不被认知不被尊重。这些大牌的展位里即便用名片限制人流,也一样是人挤人背靠背,若想在里面洋洋得意的拍照片自是不可能的。所以来看大牌前最好对其产品耳熟能详,即便不能信手拈来也要大概知道他们各自的强项。于是对这些大牌的切入角基本有三:展示、工艺、细节……特举几个有意思的例子:
一)展示
    展会中如何利用有限环境营造独到的空间氛围,某种意义上比产品更能吸引观客。展会上给人身临其境不同于互联网看得见摸不着的信息获取方式。         各家在这一局更是要使出浑身解数,力气用的着实不少。 Flexform所有的灯饰和它的一些立面隔断甚至是产品,都用了片状的木材或金属。人在空间里是移动的视线也是不固定的,所以片状材料比线状有更多空间维度上的可能性。配合环境中的光线视觉和空间可以很好的得到很好的延伸感。特别喜欢的是较弱的空间划分中他们的纱帘后面还有一层金属帘,这样即便是柔性的东西也是有两个层次的;远远看去是弱对比,走近了空间的划分又变的异常明细……我常说设计的魔力在于让“冲突”也变得柔软起来。
    我特别推崇的大牌之所以为大牌,在接下去要点明的手法里由为突出。他们营造空间靠的不单是冷冰的墙体或讨巧的屏风挂帘,竟实实在在就是精雕细琢的展示柜了。如同我多年前看一张手绘,初学者画面里的配色方案就只是正视图一字排开红黄蓝绿涂了一遍,占用些纸面空间;那位先驱的三个配色方案居然变换着角度相互掐起架、纷至沓来了。(图左右上下依次为:Flexform、Rimadesio、Poliform、De sede)
    还有一些展位没有加以浮夸的材料和深闳的构造却也匠心独运,轻松的极致。诸多展位和很多棒棒的效果,实不能一一列举。我将些支离破碎的图和品牌名字丢在下面,可google它们网站,细细品味。排名无先后:Billiani、Bonaldo、Bosa、Thonet、Zeitraum、Fendi、Porro、Flou、Horm.it、Minotti、Leolux、Glas、Mages、ZANOTTA。

二)工艺

    A——RIMADESIO的玻璃金属柜门图片资料我非第一次看到。用望眼欲穿来形容不为过,第一次看到是与志邦厨柜的很多工程师在一次提案讨论会上:整片模具?pass>因为成本高、照片拍来也确实是框架结构;螺丝固定?pass>因为需要专门安装工具且玻璃最后装上去需要更多结构件了;胶水、金属卡扣、点焊……我仔细的听着大家的讨论,生怕错过冲破难关打通经脉的关键……
这次看到实物,金属+玻璃材质本身的美感和产品整体形态比例的美感自不必多言。困扰已久的“结构问题”也看了个通透了。细节是不允许拍照的!我当然有恃无恐的偷拍了!但还是用草图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因为每一番思考都应该得到尊重。

(更多RIMADESIO的玻璃和铝工艺绍:www.rimadesio.com/eng/materials.php)

    B——因为有余老同行,我等小辈自是不能放过他的金口玉言。下图的细节就是余老师为我解释的。金属折出的整整齐齐的转角里面必然有铣过槽的地方,而对角处的圆形缺口同样是为了避免材料挤压的形变。
    C——shirakawa一听就像是来自日本,他们的工作人员非常耐心的解释了普通雪松如何通过多次高压处理变得致密光亮;现代的工艺如何似的木材加工变得高效而不失原来的味道(这个是我之前有听吴老师说过加拿大的一家公司的做法,心理预期在这里得到了印证);如何通过搭配不同密度和处理方式的海绵得到舒适的坐面。
    无独有偶,在Flexform里听到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套产品。他的大概意思是:由于用了这种舒适柔软的面料Woollens(摸上去像是羊毛混纺之类的确实很舒服),造型变得很不受控,于是海绵Software(大概是这种词)各种让位和拼接才有了现在的舒适度和造型美感。当然我第一眼看到细细的人字纹的面料时候已经忍俊不禁的卧进这沙发里了。一边感受着舒适,一边听到的介绍(英语不好的坑)……肃然起敬,对自己的冒昧深感愧疚。

三)细节

    其实我所理解的越是看上去简单的东西越是难在细节上把握,且很难与工艺、成本的琐事分开。比如下面这个实木的边几腿。
    木材想直接120度拼的很好恐怕有点难,于是直接离缝加一个圆柱的链接。如果阴角这样只是为了设计师的那一点点强迫症的话我们再来看一个阳角的处理,对角拼很容易碰坏,这里加一段金属除了形式特别强度也有所增加;这个若是实木产品这样做当然没必要试想一下它是包覆膜或科技木的…… 展会中的考究细节不胜枚举,有那么一小会儿都不敢走近了,因为惊喜随处可见,各种玄妙尽收眼底,这种久旱逢甘露的幸福太突然。
    就像产品届一直欣赏丹麦的视听品牌Bang & Olufsen的硬边几何,不敢唐突的将其归为“极简”;因为那是因缺乏设计而偷懒时为自己方案匮乏找的托词而已。设计中最好玩的事情就是巧妙地规避工艺难度,运用智慧玩弄我们的各路感官了吧。 下图为一个金属书架的储物箱:

荏苒-光影篇,

    米兰展隔年会更换副展主题今年恰好是灯具,所以这次灯具便不得不说。且从下面这个草坪灯开始吧……我能想象的到灯具展区千娇百媚的造型和争相斗艳的色彩,却不知东方的素美在这里也可以浑然天成。工作人员介绍这个草坪灯拥有完美的照度和明确笔直的光影效果,双侧单侧的选择可以营造庭院里的光影秩序。我喜欢天然状态和理性的秩序间的这个临界点。构形方式是圆柱切来切去,但光源技术却远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
    都扯到光影了多说无益,大家还是看图吧。
    右边两张是在日本街头拍的同样是细细挑出有很清晰光影的LOGO

荏苒-光影篇,

    外围展是最后一天的行程安排,天也飘起了雨。特意拍了车窗上的水珠……米兰不是我到过的最干净城市。外围展离开了主会场,散布在这座城市的大小街巷是个细细领略设计与米兰风貌的好机会。
    随便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弄堂里走进去,就是很有意思的展览了。设计师看到有人进来害羞的在作品面前踱着步子,时而整理下傍边的配饰,时而轻抚作品上本不存在的灰尘,像极了照看婴孩的母亲。
    草图和几幅很有水平的构成挂在墙上。店长是位精明的老妇人,攀谈几句有几幅小作竟然是出自她女儿之手。(不过隔了几年下来,我深刻怀疑我的英语……只是这个手绘画的非常有味道)
    或许刚离开校园不久稚气未脱的原因,看外围展更可以抛去功利心让人觉得更自在。

    特别喜欢这个LEXUS的感官体验展,它已经超出了视觉的层面。甚至在我离开家具行业多年后,作为企业设计师的公司内部《产品实体体验验证方法》案例分享中还引用了这个例子。

    听雨:含着跳跳糖(对!就是我们小时候吃的跳跳糖)站在金属帘子前面,真的能身临雨天公交车站等车的情景。为什么不是更惬意有美感的情景突然跑出来一个雨天等公交呢,展馆里人实在太多了:(
    生命树:这颗糖入口即会爆掉的,青涩的橄榄味瞬间袭击你的中枢神经。生命的张力淋漓尽致的从口腔传入大脑,我还是第一次有这样的体验。(当然说白了就是块没有酒味的酒心巧克力)
    源泉:这碗汤用纸碗盛着,放在投影下仿佛从远古时代的尼罗河飘来了现代。(全息投影技术在展会上的呈现)
    这个展的内外通道全部由松木贯穿原有的欧式建筑(就是很平民化的但又一眼就看得出是欧式的),木头没有处理过松香的味道还在。雨下的很紧,路线和空间有极其扭曲,也没办法给大家拍全貌了。只能示意图展示木结构的回廊穿过了两栋建筑。代表着快节奏的“临时木架”盘踞在最司空见惯的民居弄堂之间。还真的一如我从某本书里读到的一样:种种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即不曾遗忘这里,也没有将其践踏——陈丹青。

· 待我整理完这篇,米兰展是要过去一个星期了。我所构思的……如果大家破费宝贵的时间、流量看我这蹩脚的文字自是要有点收获的。于是有了——观展观,目光所及少了不屑与浮躁,发现更多的惊喜。带着问题和求知欲去理解和汲取养分。这则米兰的“蹀蹀躞躞”也该告一段落……